(文/邓文静 编辑/赵乾坤)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消息,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2020年和2022年分别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15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同时,上海迎来首个世界遗产。
相关资料显示,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阿拉善高原,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和第二大流动沙漠,拥有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最密集的沙漠湖泊和最广阔的鸣沙区域,展现了非凡的自然美学价值。
巴丹吉林沙漠 ABC网
对此,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7月27日报道称,本周五(7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新增了11处重要遗址。其中,中国的巴丹吉林沙漠被列入名录,因为它拥有高密度的、“可能是无与伦比的”巨型沙丘,并与沙丘间湖泊相融相交。
而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候鸟的重要栖身地。这条迁徙通道纵贯22个国家,是全球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濒危物种比例最高的迁飞通道。2019 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本次会议上,世界遗产委员会以重大边界调整的形式,将上海崇明东滩、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和辽宁丹东鸭绿江口等五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的提交和列入是候鸟迁飞区申报世界遗产的杰出范例。
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 上海崇明
据观察者网了解,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7月21日至31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中国今年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近日也将进入审议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