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慧】在美乌总统白宫吵翻,美国对乌克兰停军援、断情报之际,欧盟特别峰会3月6日于布鲁塞尔举行。
峰会主要讨论了两项重要内容:欧洲防务和乌克兰问题。
据“政客”新闻网欧洲版报道,避免失去美国对欧洲的安全保障是这场会议的优先事项,而帮助乌克兰在战场和谈判桌上增强地位成为次要问题,从讨论时间上显而易见。
报道称,“10小时的峰会,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有关欧洲防务问题上,领导人们就如何筹措8000亿欧元的防务开支资金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关于乌克兰的讨论,据一位欧盟外交官称,仅用了大约15分钟就结束了。这说明了一切。”
砸8000亿欧元,欧洲就能摆脱美国独立了吗? 欧盟特别峰会成果公报显示,欧洲理事会同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
公报说,俄乌冲突对欧盟构成了生存挑战,欧洲必须更加负责地处理自身防务问题。欧盟将加强其整体国防能力,减少其战略依赖,解决其关键能力差距,并相应地加强整个联盟的国防技术和工业基础,以便能够更好地供应所需的装备。
冯德莱恩4日提出“重新武装欧洲”计划,拟调动8000亿欧元打造“一个安全而有韧性的欧洲”,其中包括向欧盟成员国提供1500亿欧元贷款用于国防投资,并协助成员国整合需求、共同采购军事装备,以增强欧洲安全。她还表示,该计划将使成员国能够投资乌克兰国防工业,或直接采购军事装备以支援乌克兰。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认为,欧盟当下并不急于要在安全问题上和美国切割,其峰会语境仍然是,在依靠美国的前提下,增强欧洲的能力。
“欧洲现在的确有很强烈的危机感,这次峰会,欧盟至少达成了一个共识:欧洲和乌克兰面临的共同威胁是俄罗斯,当下欧洲选择和乌克兰进行捆绑,保卫乌克兰就等于保卫欧洲。”
崔洪建说,这一切的前提是,欧洲要通过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让美国认识到它的战略价值,而不是任由美国加速离开欧洲的步伐。因为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乌克兰问题还是欧洲自身的安全问题,短期内都离不开美国。
“当然,接下来还要看事态的变化,尤其是美国和俄罗斯关系的缓和程度。如果美俄关系的缓和要牺牲欧洲的安全利益的话,那么欧洲可能会做进一步的安排。”崔洪建认为,目前欧洲是想维持一个可退可进的状态。
“所谓‘退’,就是未来仍然可以和美国回到一个相对正常的状态,建设跨大西洋的安全共同体。所谓‘进’是指,一旦美国再往前走,走得更远,超出了欧洲能够承受范围的话(比如从欧洲安全架构中撤出),它们也可以为这种最糟糕的情况打下基础。”
当地时间2025年3月6日,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在欧盟峰会举行前与媒体交谈。 视觉中国
未来,欧盟是否有能力真正实现“战略自主”?欧洲能否真正摆脱美国而独立?
在崔洪建看来,“战略自主”这个概念比较空泛,目前欧洲把“战略自主”具体界定为针对俄罗斯的安全威胁,需要建立一个可信的军事能力。欧盟在这个大方向上的意愿,目前表现得比较充分,历来有“反骨”的匈牙利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公开反对。但在能力上,问题就更大一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金问题。冯德莱恩提出的8000亿欧元防务计划,欧盟真正能够看得见的只有1500亿欧元,另外6500亿欧元取决于欧盟各国,需要它们将财政投入方向更多转向国防投入。因此,这在短期内很难是个硬约束,更多是软约束,而且各国的贡献度也不一样。最终,可能北欧国家、波罗的海国家和法德的落实力度会大一些,其他国家或许会打折扣。
第二,这些资金的投入方向首先是军工,即武器生产和研发。这就牵扯到一些国家的经济转向问题,意味着一些国家可能需要把之前重点投入到民生领域的资金转向军工,一定会造成影响。这只能是少数大国能干的事儿,多数欧洲小国是干不了的。
第三,在能力建设方面,短期内欧洲的军工生产很难大规模替代美国的武器装备。大多数欧洲国家,尤其是前线国家,对美国的武器装备信赖度会更高一些,这在短期内是很难扭转的。即便钱给足了、装备有了,还有一个“欧洲军”如何形成实际战斗能力的问题,如果未来的欧洲军长期处于“有兵可养、无仗可打”的状况,其实际价值也会遭到质疑。
“所以,从军费开支增长到改造军工体系,让武器装备真正有竞争力,再到实际形成战斗能力,这些问题都很难解决,而且需要很长的周期。”崔洪建解释道。
|